•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养老之家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预防基孔肯雅热,保护孩子远离“花蚊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01 22:14:48   浏览次数:1  发布人:c9a1****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点击上方蓝字近期,广东省佛山市出现了由蚊子传播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由于传播这种疾病的媒介白纹伊蚊在我国分布广泛,预防工作丝毫不能松懈,尤其是儿童群体需要重点做好防护。预防该疾病的关键在于科学有效灭蚊防蚊避蚊。被“花蚊子”叮咬后,几天内就会发病基孔肯雅一词源自非洲土语,描述的是患者被关节剧痛折磨得直不起腰的模样。基孔肯雅热是一种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的以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蚊媒

    点击上方蓝字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近期,广东省佛山市出现了由蚊子传播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由于传播这种疾病的媒介白纹伊蚊在我国分布广泛,预防工作丝毫不能松懈,尤其是儿童群体需要重点做好防护。预防该疾病的关键在于科学有效灭蚊防蚊避蚊。

    被“花蚊子”叮咬后,几天内就会发病

    基孔肯雅一词源自非洲土语,描述的是患者被关节剧痛折磨得直不起腰的模样。基孔肯雅热是一种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的以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蚊媒病毒性传染病。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大家都不陌生,它身体黑白相间,喜欢在白天活动,尤其在清晨和傍晚叮人最厉害。这种蚊子喜欢在小区、家中的积水中产卵,像花盆托盘、废弃瓶罐、闲置水桶,甚至是一个没倒掉的饮料瓶盖里的积水,短短几天就可能成为“蚊子窝”。

    孩子或大人被携带病毒的“花蚊子”叮咬后,通常几天内就会发病。这种病初期的症状和普通感冒、登革热很相似,容易被混淆。发病后的症状有突然发高烧、掌指等关节剧烈疼痛、身上出现红疹子,还可能伴有肌肉痛、头痛、精神不振、恶心等情况。其中,最明显的症状是关节剧痛,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难以忍受,而且这种疼痛可能会持续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对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针对基孔肯雅病毒尚无特效药,也没有广泛使用的疫苗。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帮助患者退烧、止痛,同时让患者多喝水、多休息。

    虽然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康复,死亡病例很少,但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感染后病情会更为严重。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人感染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防蚊是头等大事

    预防基孔肯雅热,最有效且经济的办法是避免被蚊子叮咬,同时清除蚊子的孳生地。家庭防护的关键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消灭蚊子孳生地,要翻盆倒罐清理积水。仔细检查阳台、院子、小区等角落,将花盆底盘、水桶、废弃瓶罐等中的积水全部倒掉并刷洗干净。需要注意的是,干净的小积水是“花蚊子”最喜爱的产卵地。

    二是严防叮咬,尤其要保护孩子。外出时,给孩子和自己穿浅色、长袖衣裤(尽量选择轻薄透气的),减少皮肤暴露。使用驱蚊产品时,在暴露的皮肤和衣服上涂抹、喷洒正规有效的驱蚊剂;给孩子使用驱蚊剂时需选择儿童专用的,避开眼睛、嘴巴和伤口。

    三是避开蚊子活跃高峰。蚊子活跃的高峰时段是清晨(日出后2小时)和傍晚(日落前2小时),这段时间尽量少带孩子去草丛、树林、积水多的地方玩耍。

    四是做好物理防护。家里要装好纱门纱窗,睡觉时挂蚊帐(特别是有婴儿的家庭),婴儿推车可加装蚊帐。

    就医时告知关键信息

    如果孩子或家人出现突然高烧、严重关节疼痛、身上起疹子的症状,发病前12天内去过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如东南亚、非洲部分国家,或国内有病例的地区,要立即就医,并且主动告知医生这些情况,这对于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及时进行检测(通过验血检查病毒或抗体)十分重要。早发现、早做好防蚊隔离,能有效阻止病毒在社区扩散。

    若怀疑自己或孩子感染了基孔肯雅热,在生病后的第一周,必须防止被蚊子叮咬。因为这段时间病人血液中含有病毒,一旦被蚊子叮咬,蚊子会再去叮咬其他人,造成病毒循环传播。

    预防基孔肯雅热,需要每个人都尽到责任。大家可以从清理自家阳台开始,清除积水、消灭蚊虫,这是最根本的防控方法。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和家人,避免被“花蚊子”叮咬,让病毒没有可乘之机。

    本文作者:安徽省儿童医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 王彦

    本文来源:学生与健康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康晓杰

    校审 | 孙茜

    策划 | 王菲菲 崔晨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c9a1****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613427379@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0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