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通报了一起“变相考核、加重基层负担”案例,直指形式主义在基层治理中的顽固表现。
案例:黑龙江省绥化市一些考核隐形变异、指标繁杂,加重基层负担。
在中央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部署开展精简优化基层考核工作后,2025年绥化市公安局仍以“战况统计”为名,面向基层公安机关变相开展考核。考核体系庞大繁杂,市公安局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均对县级公安机关开展考核,共制定几十个考核细则,其中一些考核指标不够合理精准。频繁开展排名通报,市公安局每月对月度考核成绩进行排名并正式印发。为完成考核任务,基层公安机关需要报送工作台账、会议照片、宣传稿件、手机截图等大量佐证材料,负担较重。还有的县在综合考核中将违规开展的创建示范活动纳入指标体系,有的镇、村为迎考需准备大量台账资料,加重了基层负担。
【案例评析】
绥化市公安局以“战况统计”为名,变相开展考核,这一行为本身就与中央精简优化基层考核的要求背道而驰,而且考核指标体系庞杂,频繁进行排名通报,过度依赖痕迹管理增加基层负担,真正用于维护社会治安、服务群众的时间和精力被严重挤压。基层干部在应付考核的过程中身心俱疲,工作重心严重偏离,影响了基层治理的实效。
部分县在综合考核中,将违规开展的创建示范活动纳入指标体系。这些创建示范活动本身就不符合规定,却被强行塞进考核指标,这不仅扭曲了考核制度的初衷,更是形式主义在基层考核中的层层加码。
绥化市的这些考核形式主义问题,严重违背了为基层减负的初衷。它使得基层干部深陷文山会海和各种繁琐的考核材料中,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实际工作中,降低了基层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损害了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整治这类形式主义问题,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考核导向。要坚决破除“唯指标论”“唯排名论”,建立科学合理、注重实效的考核体系,精简考核指标,提高考核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同时,要杜绝频繁排名通报等不合理做法,让考核真正成为推动基层工作的助力而非阻力。此外,还需加强对考核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规开展考核、加重基层负担的行为严肃问责,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轻装上阵,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民办实事上。
终审:栗军伟
复审:李月超
初审:王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