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竞争力”。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统筹推进重大改革问题研究和重点任务实施,扎实推进国企改革、电力改革和公司内部改革,勇于担当作为,奋力攻坚克难,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扎实进展。
▲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
积极担当作为,深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钉钉子精神组织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大力支持、引导各单位主动开展改革实践探索。公司各部门单位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成91%。
▲中国电科院科研人员开展柔性直流换流阀试验研究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以硬招实招一体推进学查改,以优良作风促改革、谋发展。动态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权责清单,修编总部权责事项清单,进一步明确各类主体职责界面和行权方式。各级董事会应配尽配,优化调整二级子企业外部董事,保持外部董事占多数。推进监事会改革,修订51家二级子企业章程,撤销监事会和监事。全面实施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落实原集体企业“三个全面”工作部署,优化管控模式,出台一系列专业制度文件,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推进改革试点示范,“一对一”指导专业领军企业,10家“科改”“双百”企业获国务院国资委考评“标杆”,数量位居央企第一。深入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推广120项优秀案例。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获评国务院国资委考核A级。
▲浙江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员工在“甘电入浙”特高压工程(浙3标段)进行组塔作业
稳步实施组织模式变革,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落实科技创新12项重点措施,探索建立科研机构人员编制按需调配机制,持续提升组织机构效能,科研单位整合效果明显。推动中国电科院、国网工研院科研和检测业务分离,有效集聚科研力量,规范检测业务。西南电研院完成组建,“包建”机制运转顺畅,支撑服务重大工程的科研能力逐步形成。南瑞集团体制机制改革顺利推进,法人和管理层级进一步压减,科研体系不断完善。强化特高压建设运行全要素保障,优化全网资源配置,规划设计、现场建管和属地运维力量明显增强。各分部突出三大功能,细化具体措施,压实主体责任。统筹教培资源,实现协同运作、优势互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要求,深入调研基层供电业务劳动组织模式,编制研究方案。加强省公司战新产业归口管理,提升业务协同能力。规范地市公司经研业务和设计业务管理。
▲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科研人员在合成振荡大厅开展特高压设备试验
持续完善考核分配机制,动力活力有效激发。修订总部绩效管理办法,突出党建引领,推动战略落地,优化考核体系,强化员工评级和结果应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各级企业负责人、本部和管理人员薪酬,加大科技骨干和一线岗位倾斜力度。15家科技创新企业对1000余名科研骨干,实施股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公司获评国务院国资委2024年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第一名,创历史最好成绩。
扎实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电网平台作用充分彰显。中长期市场基本实现带曲线按日连续运行,省间和四个省的现货市场实现正式运行,建立跨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促进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深入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关键问题研究,主动服务、科学引导各类绿电消纳新模式可持续发展。
▲建设中的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产业雄安创新中心
着力夯实企业管理基础,管理体系更加科学规范。总结评估公司管理制度体系,制定落实立改废计划清单。编制总部业务目录,优化完善专业制度图谱。制定公司规范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指导意见,实施清单化管理,切实为基层减负。
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推动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
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公司将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构建与新型电力系统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深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重点难点,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对照任务台账,夯实各级责任,强化企业治理、市场化机制、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工作,出实招,解难题,建机制,总结推广实践经验,形成一批“含金量”高的标志性成果。
▲国网吉林电科院员工穿戴自主研发的无动力外骨骼装备,开展高空铁塔攀爬作业试应用
紧盯标志性成果,推动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推动各省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加快现货市场建设,实现省级市场两个“全覆盖”。深化与南方电网的跨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持续推动区内省间电力互济。坚持安全底线和市场化方向,服务新型主体常态化入市,积极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适应生产力发展,优化劳动组织模式。研究分析供电企业面临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情况,积极探索基层劳动组织模式,创新组织形态、优化业务流程、加强班组建设,提升自主实施能力。强化省电科院科技创新、技术监督和技术支撑等核心功能。
突出客观精准,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全面承接公司战略指标,重构各层级各单位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制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方案,健全市场化用工机制,推行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结果应用。
深化“两个倾斜”,完善激励分配机制。强化科技人员正向激励,优先将承担重点任务的科技骨干纳入中长期激励范围,对实现重大突破的科技团队和个人给予特别奖励。加强基层岗位薪酬激励,采取浮动薪级、专项激励、岗位津贴等方式,引导员工扎根一线成长成才。
▲句容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
落实“三个全面”,提升原集体企业支撑能力。压实专业管理责任,坚持“同质化不是同样化”,因地制宜优化管理机制,推动原集体企业融入公司各级治理体系。优化整合原集体企业产权关系,严格规范分包管理,提升电网业务支撑保障能力。
强化示范引领,培育改革创新标杆。鼓励支持“科改”“双百”“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改革创新,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着力培育更多示范标杆。突出价值创造,指导各单位分层分类对标先进企业,补短板、强优势,推动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不断深入。
注重科学规范,提高企业管理效能。围绕提升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研究开展大型供电企业对标。建立全层级全覆盖的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穿透查询、动态监测,提高管理科学性。完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大力推进制度立改废,实现改革成果、管理经验的制度化长效化。
内容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