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养老之家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甘肃高院立案一庭:减少诉讼“增量”,减轻群众“诉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26 12:16:34   浏览次数:1  发布人:b7e7****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立案诉服是司法审判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司法为民的“最先一公里”。近年来,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牢固树立“如我在诉”意识,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狠抓诉服管理和条线指导,积极参与、助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做实做优先行调解打造解纷“快车道”,全省法院1/4以上的民商事案件以委托先行调解方式成功化解在前端。2023年,甘肃高院立案一庭荣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5年作为人民法院立案信访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立案诉服是司法审判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司法为民的“最先一公里”。近年来,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牢固树立“如我在诉”意识,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狠抓诉服管理和条线指导,积极参与、助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做实做优先行调解打造解纷“快车道”,全省法院1/4以上的民商事案件以委托先行调解方式成功化解在前端。2023年,甘肃高院立案一庭荣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5年作为人民法院立案信访诉服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受到最高人民法院通报表扬。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全体干警。王宏 摄

    抓“前端” 做优基层治理

    “基层法院如何指导人民法庭提升纠纷前端化解能力?”“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开展得怎么样?”“定西是著名的‘马铃薯之乡’,司法如何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带着一系列问题,前不久,甘肃高院副院长李小宁带领立案一庭调研组赴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定西市安定区人民法院等基层法院,就司法赋能社会治理、多元解纷等工作进行实地调研。推动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把司法服务做得更优、更实,像这样接地气、掌实情、富指导的调研,甘肃高院每年都会开展,并将调研成果转化为促推基层治理的真招实策。


    甘肃省山丹县人民法院入驻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向调研组介绍法院诉讼服务功能区工作开展情况。马子贵 摄

    “如何将司法保障融入基层治理链,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甘肃高院立案一庭相继出台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等意见,持续推进调解平台“三进”工作。指导中基层法院切实加强与乡镇党委、政府、派出所、司法所、村(居)委会等协调联动,开展法治宣传、普法教育,引导村民遇事找法、办事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真正将多元解纷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截至目前,全省法院376个人民法庭,在线对接基层治理单位4835家,成功化解矛盾纠纷7万余件,成功率达73.03%。

    “如何持续深化‘总对总’多元解纷机制和诉调对接机制建设,促推提升矛盾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在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框架下,甘肃高院与省工商联、总工会、银保监、住建厅、妇联等16家单位开展“点对点”诉调对接。会同省人社厅等6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实施方案》,与省司法厅联合制定《关于鼓励和支持退休法官参与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的意见》,通过多渠道、联合多方力量参与纠纷化解。今年5月,甘肃高院与省证监局就证券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召开协调推进会,进一步优化证券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大涉证券纠纷案件指导培训力度,着力提高证券纠纷多元解纷工作质效。

    抓“调解” 做优多元解纷

    “以前打官司要跑法院,现在来综治中心就能找法官说理,而且很快就调解了,真是省时又省力!”甘肃省玉门市综治中心诉调对接窗口前,农民工老李拿着刚签好的调解协议,握着法官的手,难掩激动。

    从“法院见”到“综治中心见”,这一变化的背后,是甘肃高院立案一庭做实条线指导,促推中基层法院积极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该庭坚持依法立案与委托先行调解一体落实,会同省委政法委相关处室赴全省各地开展调研,共商共研司法嵌入综治中心、实质解纷的方法路径。增强综治中心对矛盾纠纷的吸附力关键在于群众认可、内心认同,为此,该庭指导全省立案系统联合各级政法委,全方位、多维度宣传综治中心的职能作用,全面释明综治中心处理矛盾高效快捷、成本低廉、保护隐私、修复关系、执行率高、灵活自主等优势,引导当事人“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对未能化解或当事人坚持起诉的,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要求,编立“民初字”案号,委托综治中心已入驻的各类调解组织、调解员先行调解。2025年以来,全省立案诉服部门委托先行调解案件13.8万件,调解成功8.9万件,成功率达64.48%。

    “我省综治中心的实战化运行自2023年就已启动,全省86个区县及兰州新区、嘉峪关城区全部建成综治中心。同级法院全面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求,选派至少1名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组成诉讼服务团队入驻综治中心,开展指导调解、以案释法、委托调解、诉调对接及立案、速裁快审等工作,推动司法资源下沉,解纷端口前移。”甘肃高院立案一庭庭长何银对全省法院诉服团队入驻综治中心情况娓娓道来,一本账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目前,全省法院已实现诉讼服务团队在综治中心全覆盖。除直属法院外,全省88家基层法院已有85家在同级综治中心后端设立立案窗口,构建联动格局,共同助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在坚持指导调解与联合调解同频推进的同时,该庭切实加强对调解员的培训指导力度。2024年以来,依托省法官学院,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联合举办全省调解员示范培训班4期,累计培训调解员超5000人次,将素质高、能力强的调解员输送至综治中心,坚定扛起指导调解法定职责。积极鼓励和支持退休法官参与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甘肃高院老干部第二党支部在兰州市安宁区河山郡社区设立法律咨询工作室,定期为辖区居民开展纠纷调解和法律咨询服务,为基层治理贡献“银发力量”,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2023年至今,全省法院共有1416个调解组织、4229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解纠纷68.6万件,调解成功49.4万件,成功率达72.01%。

    抓“服务” 做优立案诉服

    “我在外地,老人生病住院回不来,能否通过线上提交诉讼材料?”

    “您可以登录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线上提交,也可以将纸质材料邮寄给我们,地址您记一下……”

    “你好,我提交立案材料一周了,不知道是否已经立案?如立案了,能否帮我查一下承办法官的联系方式?”

    “好的,请您提供一下当事人姓名等信息……”

    这样的对话是甘肃高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的工作常态,接线员热情、细致地答复让每一位来电群众都如沐春风。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当事人一次性告知立案所需材料。王宏 摄

    为有效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要求,甘肃高院立案一庭聚焦司法需求,在全面指导提升诉讼服务中心功能再造的基础上,加强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等“智服”信息技术深度运用,为当事人和律师提供线上保全、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阅卷等一站式诉讼服务,实现了线下“优质”、线上“高效”叠加效应。指导全省法院坚定不移落实立案登记制要求,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和入口,结合立案“上门办”、诉服“马上办”等为民办实事项目,以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积极部署,将全省113家法院的诉服热线集约至高院12368热线服务中心,实现了诉讼服务的集约化、流程化办理。2024年以来,12368热线人工接听28.69万人次,群众满意度达99.95%。

    “我这次代理的是一起系列案,不同原告诉求差异较大,在指导当事人填写示范文本过程中,我发现这种表格化、要素式的示范文书非常便捷,既帮助当事人精准表达诉求,也方便我们快速识别案件争议焦点,节省了大量庭前准备的时间!”在城关区法院,前来办理立案业务的梁律师在现场体验了民事起诉状示范文本应用工作后感叹道。


    甘肃省肃南县人民法院入驻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向当事人讲解起诉状示范文本使用方法。马生霞 摄

    “‘两状’示范文本重在方便群众、重在推广使用、重在提高效率”。近日,甘肃高院立案一庭指导全省法院通过文本示范、公众号宣传、为全省律师送文本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广使用涵盖金融借款、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等常见多发的民事案件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与省司法厅、省律协联合召开共推“两状”示范文本专题座谈会,拍摄“两状”示范文本宣传片13期,让文本应用广而告之、家喻户晓。与省邮政公司、电信公司达成通过邮政公司业务网点、12368热线等方式拓展“两状”示范文本应用协议。截至目前,全省法院起诉状示范文本使用率超过75%,部分法院“两状”示范文本使用率超过90%。

    此外,甘肃高院立案一庭还把破解送达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探索建立企业送达信息共享机制,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市场主体法律文书送达地址承诺确认工作的实施意见》,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服务保障。与省邮政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省103家法院在诉服中心设立了集约送达中心,邮政公司工作人员现场办公,以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完成法律文书送达,极大提高了送达效率。目前,集约送达覆盖率为92.15%,电子送达率为86.15%,真正实现了为群众解忧、帮法官减负、让正义提速。

    来源:人民法院报·2版

    记者:骆斌 | 通讯员:刘娜

    责任编辑:王焕平 | 联系电话:(010)67550703 | 电子信箱:pinglun@rmfyb.cn

    新媒体编辑:平钰骁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不推荐电脑端访问(用户少)
    请微信扫一扫,查看完整信息(记得微信收藏)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b7e7****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613427379@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0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