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检察公益诉讼法草案10月24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草案共6章53条,对检察公益诉讼办案领域、原则、职权配置及办案程序等作出规定。
历经十年探索实践,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如何日益成熟,形成了公益司法保护“中国方案”?从提出,到试点、破冰、全面推进,从4个领域扩展到14个领域,如何以公益诉讼检察办案实效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十年探索脚步扎实坚定
从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到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授权在13个省区市开展为期两年的试点,到201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正式确立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并明确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4个法定领域。再到如今专门立法,可以看到检察公益诉讼一路走来,脚步扎实坚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副厅长熊正:到了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制定、修订相关法律时,也陆续增加检察公益诉讼规定,逐步拓展到一些新领域,包括英烈荣誉名誉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军人荣誉名誉权益保障、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反垄断、反电信网络诈骗、妇女权益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文物保护等10个新领域。目前已有26部现行法律规定了公益诉讼条款,一共涉及14个领域。
据统计,2015年7月至2025年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22.4万多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110.2万件,民事公益诉讼12.2万多件。
熊正:我们将审前实现公益保护目的作为优先目标,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86.8万余件,回复整改率达98.5%;向法院提起诉讼6.8万余件,其中提起行政公益诉讼8000余件,提起单独民事公益诉讼1万多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近5万件,提起诉讼的99.6%得到法院的裁判支持,以“诉”的确认推进公益保护,有力推动了法治政府建设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作用
促进国家治理
在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方面,检察公益诉讼主动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粮食安全战略。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二级高级检察官易小斌:比如,最高检出台指导意见,推动建立长江流域省界断面跨行政区划公益诉讼管辖协作机制,同时在2022年,我们直接立案办理长江船舶污染专案,共立案602件;比如联合水利部启动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办案1027件,推动解决一批节水控水突出问题;指导沿黄9省(区)开展流域生态环境多层次保护,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此外,我们还整治乱占耕地守护18亿亩耕地红线、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监督等等。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检察公益诉讼聚焦国家利益履职尽责。仅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就办案近9万件,主要针对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养老及医保基金等被骗取、冒领以及税收流失、恶意拖欠土地出让金、长期闲置土地等问题。办理国防和军事利益保护领域案件5000多件。在英雄烈士保护领域,以法之名维护烈士荣光,共办案1万多件。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二级高级检察官刘东斌:最高检指导地方办理了侮辱抗美援朝“冰雕连”英烈名誉荣誉等一系列有影响案件;与退役军人事务部联合开展全国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专项行动,推动7772处设施得到修缮。
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办案两万五千多件。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二级高级检察官刘家璞:检察机关开展了长城、大运河保护等专项行动;成功办理了青海西宁宏觉寺被占用损毁、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核心保护区违法采煤等公益诉讼案,及时抢救保护一批重要文物。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以公益诉讼检察办案实效
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是检察公益诉讼最早破冰的领域、办案最多的领域,也是人民群众可以直接感受到变化的领域。
熊正:我们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守护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检察公益诉讼共办案近58.7万件,占比达47.9%。最高检直接办理的万峰湖、南四湖、珠江水环境等跨省际流域生态治理专案,解决根源性问题并明显改善水体水质,在重大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上创新形成“中国方案”。
“舌尖上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检察公益诉讼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办案22.5万多件。
刘家璞:聚焦食品非法添加、食用农产品、互联网新业态,包括预制菜、外卖,还有特定场所的安全,以及现制现售、饮用水、茶产业,还有处方药及禁售药、医疗器械安全、社区医院及卫生诊所的违规经营等10个重点领域,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检察公益诉讼在安全生产领域,针对燃气、电梯、矿山、消防交通、危化品等领域安全事故多发频发情况加大办案力度,办理案件近9万件,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个人信息保护及反电信网络诈骗领域,检察机关也果断出手。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二级高级检察官胡婷婷:检察机关聚焦快递、医疗、金融、校外培训机构等泄露个人信息以及互联网、包括人们比较熟悉的APP违法违规收集、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办案近2.5万件。
在特定群体权益保障领域,检察公益诉讼起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作用。
胡婷婷:检察机关持续深化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新业态劳动者、农民工等特定群体权益保护,共办案近5.5万件。最高检部署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监督,并直接立案办理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造、外卖骑手权益保护等案件,有力促进人权保障。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公益保护合力
持续释放监督新动能
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级党委、政府出台支持检察公益诉讼的意见;30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出台加强检察公益诉讼的专项决定。最高检与30多家行政执法机关共建协同履职机制,积极推进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良性互动,深化完善社会支持机制。
10月24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的检察公益诉讼法草案,6章53条,对检察公益诉讼办案领域、原则、职权配置及办案程序等作出汇聚规定。
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晓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总结检察公益诉讼实践经验,为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保障和规范检察公益诉讼依法开展,维护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提供法治保障。
(央广·中国之声 孙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