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养老之家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4亿公里的奔赴:“天问一号”书写中国行星探测新史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23 08:25:09   浏览次数:3  发布人:a37f****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编者按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之旅。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的壮举,更是中华民族将古老哲思转化为现实行动的生动实践——从屈原笔下对宇宙秩序的追问,到今日航天器对火星的精准探测,变的是探索的方式与手段,不变的是人类对星空的向往与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为了实现星辰大海的梦想,无数航天人以科技为笔、以匠心为墨,在星际探索的恢宏画卷上写下了独树一帜的“中国答案”。 “圜则

    编者按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之旅。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的壮举,更是中华民族将古老哲思转化为现实行动的生动实践——从屈原笔下对宇宙秩序的追问,到今日航天器对火星的精准探测,变的是探索的方式与手段,不变的是人类对星空的向往与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为了实现星辰大海的梦想,无数航天人以科技为笔、以匠心为墨,在星际探索的恢宏画卷上写下了独树一帜的“中国答案”。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汨罗江畔昂首问天,写下了不朽的《天问》。这穿越时空的叩问,凝结着中华民族对宇宙本源的无尽好奇。千年之后,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搭载着同样对宇宙的追问,由我国最大推力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

    成功发射

    来源|新华社

    这一刻,标志着中国首次自主行星探测任务正式启航,将千年的诗意哲思,化作了探索星辰大海的坚实步伐。

    叩问星辰

    火星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大小处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对火星的好奇和向往,深深影响着人类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重大命题的思索。

    “世界各国的行星探测大致聚焦于这几个问题: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地外生命信息的探寻等。这也是行星探测试图回答的问题,即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通过行星探测,人们试图找到人类、太阳系乃至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的奥秘。生命的出现是必然还是偶然?我们能否在其他的星球尤其是跟地球类似的火星上,寻找到生命起源的证据?这些都是科学界非常关注的重大问题。”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深空部部长耿言说。

    从地球到火星最遥远的距离大约4亿公里,国际上对于火星的探测,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截至2020年6月底,国际上共发射了44个火星探测器,但任务成功概率只有50%左右。

    从地球到火星最远4亿公里的“蜀道”,其艰险程度,真可谓“难于上青天”。

    回望我国火星探测的历史,其实早在“嫦娥一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后,中国航天人的目光已悄然投向更遥远的深空。2010年8月,8位院士联名向国家建议,开展月球以远深空探测的综合论证。此后,经过三轮迭代优化,最终于2016年1月正式立项实施。

    这一刻,中国首次自主行星探测任务正式拉开序幕。

    万里苍穹一步登“天”

    中国火星探测虽起步晚,却志存高远。立项伊始,便瞄准世界前沿,明确提出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任务。如果这一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一步实现“绕、落、巡”,意味着任务研制难度加大,失败的可能性增加。“回过头来看,这条技术路线的选择非常正确,整体上更加节省经费,特别是在技术上能实现跨越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说。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试验队部分队员合影

    来源 | 中国航天网

    “天问一号”是中国自主发射的第一枚火星探测器,由轨道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共携带有13台有效载荷,对火星的地表地形、矿物组成、水冰分布、浅层结构、大气环境、磁场分布等进行探测。

    要将如此“庞然大物”一举送入地火转移轨道,离不开“长征五号”火箭的澎湃推力。它必须让探测器达到并超过每秒11.2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才能彻底挣脱地球引力束缚,奔向火星。而火星探测的“窗口期”每26个月才出现一次,机遇稍纵即逝,对探测器系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网、地面应用等各环节都是极限考验。

    按照计划,当“天问一号”进入环火轨道,运行到选定的进入窗口后,探测器进行降轨控制,释放着陆巡视器,轨道器则进行升轨控制,进入中继通信轨道,为火星车提供中继通信链路,并开展环绕科学探测。

    勇闯“惊心动魄9分钟”

    2021年2月10日,历史性的一刻降临。经过半年多的长途跋涉,“天问一号”成功实施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

    2021年3月,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已进入火星轨道,“祝融号”火星车不久就将着陆火星表面。作为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的叶培建院士常常出现在指挥大厅,关注着探测任务的进程。在一场火星探测动员会上,叶培建郑重说道:“本来我们去火星就是为了完成一项科学任务,但我们也要憋着一口气,我们是为国家荣誉而战!”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祝融号”火星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叶培建希望年轻人知晓,深空探测的意义绝不仅仅来自科学探索本身,它是大国力量的象征。“当科学技术赋予国家更多底气,别人才不会居高临下地对待你。”

    在此前人类尝试着陆火星的任务中,仅美国取得9次成功,苏联“火星三号”着陆20秒后失联,其他尝试均告失败。

    到达火星轨道后,“天问一号”没有立即降落,而是环火飞行数月。中国首次探测火星,最重要的是确保万无一失,因此,“天问一号”选择了最稳妥的模式——“先绕后落”。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稳稳降落在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上。至此,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顺利度过了最为凶险的阶段——从进入火星大气层到着陆火星表面的“惊心动魄9分钟”。

    “天问一号”的辉煌成就,是一场凝聚全球智慧的壮丽交响。它是开放的科学探索平台,包括港澳地区高校在内的全国多地研究机构积极参与研制过程,并与欧空局、法国、奥地利、阿根廷等组织和国家开展了多项合作。

    “天问一号”行走的轨迹,是屈原叩问苍天时无法想象的道路;“祝融号”回传的影像,是古老天问在星辰间得到的清晰回响。从《天问》诗篇的深沉咏叹到“天问一号”的精准入轨,两千年求索浓缩于一步坚实的跨越。中国探索深空的脚步,一旦迈出,便永不停歇。

    审核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专家、《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

    参考文献:

    [1]火星,我们来了[N].人民日报,2020-07-27.

    [2]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N].新华社,2020-07-23.

    [3]“天问一号”任务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7个月长途跋涉奔向火星[OL].北京日报客户端,2020-07-23.

    [4]这次,中国来了!“天问一号”:中国首次火星之旅[N].解放军报,2020-07-10.

    [5]科学有国界吗?“人民科学家”叶培建这样说[N].中国科学报,2024-01-04.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约稿咨询:

    010-87413545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a37f****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613427379@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0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