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日本战犯在新中国法庭下跪认罪
国徽高悬
审判长朗声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
现在开庭!”
1956年6月9日
一场载入史册的审判在沈阳拉开帷幕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土地上担任法官
独立审判外国侵略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同盟国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
大家也许知道东京审判
但可能不了解——
在新中国成立后
还对日本战犯进行过审判和教育改造
1
一场正义的审判
1950至1956年
中国共接管和关押日本侵华战犯1109人
1956年6月至7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
分别在沈阳、太原开庭
公开审判45名职务较高
罪行严重的日本战犯
来自全国各地的159名案件亲历者出庭作证
用血泪控诉侵略者的暴行
1956年7月初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
以战犯和证人的双重身份出庭
揭发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厅长官武部六藏
以及其辅佐者古海忠之
操纵伪满政权奴役中国东北人民的罪行
日军东北“清剿”时期惨案的幸存者周华祯
哭诉酷刑:
“一直烧着我的大腿里,烧得最为严重,
给我过了七次电,我昏过去七次……”
山西上段村惨案幸存者张葡萄站在证人席上
指控日本战犯在上段村制造的屠杀血案
气得全身发抖,声泪俱下……
面对证人的控诉与伤痕累累的铁证
法庭上出现了国际审判史上罕见的情景:
所有战犯均认罪悔罪、无一赖罪
被称为“一号战犯”的铃木启久
受审时泪如雨下:
“想到那些被我毫无理由地加以杀害的人们
我的心就像要碎裂一样难过。”
曾宣称“以死效忠天皇”的陆军中将藤田茂
当庭认罪:
“以上都是事实,我真是完全丧失人性
最残酷、可憎恨的一个人。”
2
让日本战犯“从鬼到人”
近日
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恢复向公众开放
该馆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
建筑部分主要由主楼、监舍和围墙组成
其前身是日本侵略者建造的
镇压中国爱国志士的监狱
1950年改建为抚顺战犯管理所
日本战犯在这里进行了人道主义改造
日本战犯被收押初期
多数战犯对抗改造
自认是“战俘”而非“战犯”
面对这些罪行累累的战犯
中央明确指示
要把他们改造好
让他们变成新人
这对我们国家、民族会有长远的意义
一场史无前例的灵魂之战就此展开
战犯来到管理所
上的第一课是《帝国主义论》
反省战争是第一步
后来还陆续学习了
《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
战犯们平日还可以收听日语广播、阅读杂志
观看电影、油印学习小报
以及开展世界形势教育大会等
1956年
战犯管理所分批组织战犯
先后到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城市
参观学习
走进抗日烈士纪念馆、印染厂、故宫……
他们身上的戾气和嚣张气焰逐渐消退
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羞愧和震惊
每到一地都在向中国人民忏悔
正如有日本战犯感慨的:
是中国人民以博大的胸怀和人性的力量
将他们从“鬼”变成了人
3
立碑忏悔
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监区东侧
立着一座“向抗日殉难烈士谢罪碑”
这座碑是由曾经关押在此的日本战犯
在释放归国多年后
共同发起捐建的
碑上雕刻的日中两国文字写道:
“我们在长达15年的日本军国主义
侵略中国的战争中
犯下了烧杀抢的滔天罪行
在这里建碑表示向抗日殉难烈士谢罪的诚意
刻下决不允许再发生侵略战争
为和平与日中友好的誓言。”
审判战犯,谴责暴行
不是为了延续仇恨
而是要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正确的二战史观必须坚持
历史不容篡改
正义永不缺席
来源:新华网
策划:车玉明、李志晖
统筹:万方、王子晖
编导:李洁琼、康薇
制作:张倩、何天一
配音:黄浩
鸣谢: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
中国法院博物馆
编辑:杨梦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