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精选自《广播与电视技术》2025年第6期,阅读原文请访问“广电猎酷”小程序“”。
随着元宇宙、AIGC等新技术的涌现,未来电视将向多样化场景延伸,而传统的被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难以应对新兴风险。本研究深入剖析了未来电视在网络边界、视听设备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挑战,并提出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主动防御策略。通过构建包含纵深防御、动态信任机制、威胁感知与管理、情报及对抗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突破传统被动防御模式的局限,以主动防御理念整合多层技术,形成全流程、动态化的安全防护机制。该体系为未来电视应对新技术带来的安全挑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提升了广电行业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为新视听技术的稳健发展筑牢了安全根基。
本文作者:
周海亮,吴选昆,王兵 广东南方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作者简介:
周海亮(1984-),男,计算机信息技术硕士,现任广东南方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播出部副总经理。他主要从事新媒体信息安全、基础运维等领域的管理和研究工作,曾荣获3项省部级科技奖项,并参与4项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的研究。
NO.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与互联网普及,元宇宙、Web3.0、AIGC 等催生新兴业务形态,广播电视行业向新场景延伸,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用于数字电视带来极致视听体验。此后,广播电视以“未来电视”为载体向新形态发展。目前,“未来电视”成为社会服务重要基础支撑之一。然而,传统网络安全防护多为被动防御,随网络攻击手段进步,该模式显露出局限性,不适用于未来电视新业务场景。因此,需规划贴合新视听场景的网络安全体系,在攻击前主动阻断或减轻潜在安全威胁。本文提出以主动防御为核心的未来电视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解决新业务安全风险问题,为广电大视听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NO.1
概述
1.未来电视
近年来,智能化和新媒体技术推动广播电视领域以媒体融合为主线发展,使其迈向数字化、智能化、全媒体、未来电视四个阶段。未来电视以新视听场景为核心,承载着广播电视未来发展图景。2021年国家广电总局提出加快“未来电视”关键技术研究,目前其定义已较明确。未来电视是多维技术高度融合的视听内容与服务综合体,是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内容、服务及基础设施总称。与传统广播电视以视听制播服务为主不同,它的精髓是“前沿技术+电视”,通过VR、AR等技术进行多方面创新,是技术融合产物,具备沉浸式视听体验、立体化场景呈现和智能化服务形态三个显著特征。
现在未来电视不再局限于传统家庭娱乐场景,更多应用于数字人直播、互动教育、实时透明工厂等不同行业生产要素中。新技术融合与新场景出现,使广播电视领域重构升级,同时带来新网络安全风险。不过,行业以往安全体系研究多以“堆叠式”部署安全设备为主,应用场景集中在传统广播电视和有线电视,对解决未来电视新视听网络安全标准、规范、体系的探究较少。
2.主动防御
随着网络攻击手段更新,传统被动安全防御不足,对新型防御方案需求强烈,主动、动态、自动化防御理念出现,主动防御应用广泛。主动防御源于军事领域,在网络安全领域,采用美国国安部2016年报告定义,即处于传统被动防御和进攻之间,用技术手段判断并阻断攻击行为,其安全策略更关注行为。从技术层面,蜜罐、黑客反击等是常见主动防御技术。
2015 年,美国系统网络安全协会提出网络安全滑动标尺模型,将安全建设分为架构安全、被动防御、积极防御、情报和进攻五大阶段,积极防御和情报阶段属主动防御范畴。现阶段,主动防御成为企业安全建设主要参考,因其兼具安全价值与成本平衡。本文以主动防御为主要参考理念,因未来电视作为信息基础设施服务,在低成本内采取有效手段是安全建设重要考量,使方案更具实践参考意义。
NO.2
未来电视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为应对多屏互动、沉浸式和多元化视听场景,未来电视在创作生产、传播分发、呈现体验等环节进行颠覆性重构。内容生产向云端迁移,制播流程广泛应用智能手段;传播分发全渠道,算力和基础设施升级;视听终端以智能穿戴式为核心,结合多种大屏呈“1+N”格局。不过,这样的服务架构会带来新安全风险,包括:
1.网络边界不断泛化
2.视听设备安全风险大
3.数据安全和身份识别面临挑战
4.网络威胁监测难度增大
面对这些挑战,传统单点、被动式的防御手段已经不足以满足未来电视网络安全需求,需要一种主动、覆盖全域、协调联动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来保障未来电视服务的稳定运行。
NO.3
系统设计
3.1 设计思路与目标
目前,不同主动防御技术路线受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如基于拟态防御理论、弹性网络的主动防御。主动防御为应对复杂网络安全挑战提供更全面有效方法,通过多层次综合手段应对攻击,提升网络抵御能力。面向未来电视网络安全防护,需建立全面、系统的防护体系,而非依靠单一产品或技术。本文关注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主动防御路线,运用威胁检测、情报分析、蜜罐、自动响应等技术,构建适用于新视听场景的防护体系。设计目标是实现未来电视网络安全的主动防御、动态优化和风险可见,主要思路有三点:
1.全流程的视听基础设施安全。
2.可持续的动态、主动防御能力。
3.采用智能化技术,形成多维多层的威胁分析能力。
3.2 整体架构设计
本文采用叠加演进的思路规划设计整体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将架构安全、被动安全阶段整合为基础安全,情报、进攻阶段整合为情报及对抗。通过以威胁感知为核心,结合基础安全、情报对抗两大层面,设计覆盖视听终端、计算边缘、传输网络和上层管理等方面的安全能力,使未来电视网络安全体系具备动态、主动防御的安全底座,解决新技术、新场景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整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3.3 详细设计
1. 引用纵深防御创新基础安全:以纵深防御构建协同联动体系,包括网络架构安全(分区分域、管理网络独立等)、泛化边界安全(整合边界控制点,部署防护措施)、动态信任机制(零信任认证,动态调整访问策略)。
2. 构建威胁实时感知与管理体系:含威胁实时检测(视听终端、传输网络、云上服务平台、生产主机的威胁感知)和威胁管理(综合分析、响应处置、安全管理)。
3. 建立多源情报及对抗机制:多源情报(融合内外部情报,形成共享机制);对抗机制(转化情报为防御能力,通过威胁狩猎、模拟攻击验证防御体系)。
NO.4
结束语
随着数字技术发展,未来电视网络将面临更复杂多样的网络安全威胁。传统被动防御不适用于未来电视场景,主动防御具备安全价值且能平衡成本,成为网络安全领域重要趋势。本文采用主动防御技术,以视听基础设施全流程安全、可持续动态主动防御能力及智能化技术思路,设计面向未来电视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该体系提供前瞻性安全策略,通过纵深防御、动态信任等多种手段,能更有效保护未来电视网络,对未来电视创新技术发展意义重大,为数字生活提供更坚实安全保障。
end
参考文献
[1]张树武.未来电视科技发展[J].广播电视信息,2023,30(6):12-15.
[2]朱磊,孙俊焘,王玮铭“未来电视”的技术思考与分析--以广播电视台为例[J].广播电视信息,2023,30(1):27-29.
[3]张广胜,康昭,田玲.面向网络安全治理的用户身份识别技术与挑战[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23,52(3):398-412.
[4]邬江兴.网络空间拟态防御研究[J].信息安全学报,2016,1(4):1-10.
[5]朱新新.基于主动防御的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系统开发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3,7(8):189-192.
[6]李化玉.基于网络安全滑动标尺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探讨[J].科技视界,2019(10):228-229.
《广播与电视技术》、“广电猎酷”广告经营与商务合作代理:
北京中广信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聪
联系电话:18518221868
好文共赏请转发 有话要说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