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养老之家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国家新增2种职业病!你是否有这些症状,快来自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5-01 12:12:48   浏览次数:1  发布人:b658****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4月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爱劳动者职业健康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提问: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新增了腕管综合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两种职业病,请问这两种职业病有哪些症状?劳动者个人应该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和早期干预识别?用人单位又能做些什么?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所长 孙新:职业性腕管综合征是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疾患的一种,这类疾病主要是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受力、重复劳动、不良的工作姿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4月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爱劳动者职业健康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提问: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新增了腕管综合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两种职业病,请问这两种职业病有哪些症状?劳动者个人应该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和早期干预识别?用人单位又能做些什么?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所长 孙新:

    职业性腕管综合征是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疾患的一种,这类疾病主要是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受力、重复劳动、不良的工作姿势、重体力劳动和振动引起的以肌肉、骨骼、神经系统损伤为代表的一类疾病。一些高强度或者高频率手腕部活动的劳动者容易发生职业性腕管综合征,例如:制造业生产流水线上从事重复作业和用力的劳动者,如装配工。这类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手腕部长时间重复作业或者是用力作业引起的手部正中神经区域出现感觉或运动障碍,引起了手指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出现的麻木和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前臂疼痛,严重还会出现大鱼际肌的萎缩,造成拇指不能完成对等的一些功能障碍。

    今年4月3日,《职业性腕管综合征诊断标准》已经正式发布,将配合我们职业病分类目录正式实施。标准中对如何预防这类疾病作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对用人单位,要改进工艺技术和装备。二是要合理组织安排岗位工作任务,特别是减少劳动者手腕部重复作业和用力操作作业时间、负荷和频率。三是对从事手腕部重复作业或者用力作业的劳动者,及时进行健康检查。配套的标准我们已经发布了。四是要加强宣传教育,特别是要提高劳动者自身的防护意识。

    对劳动者本身,一是要减少手腕部过度用力、降低手腕部重复作业的频率;二是工作休息时间,大家可以适当做一些手腕部的放松,例如做一些按摩,来缓解肌肉疲劳,来预防这类疾病。如果大家喜欢运动,应当避免因为手腕部运动过度产生腕部损伤,例如打羽毛球、网球,避免手腕部产生腕部损伤。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 王刚:

    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的是在严重的创伤事件之后,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症状。具体表现为,比如侵入性症状,灾难性的场景在脑海中反复出现,我们把它叫作“闪回”、还有“噩梦”。第二类症状,回避,有意回避跟创伤有关的人、地点,拒绝回忆它。第三类症状,警觉性增强,表现为易怒、易激惹、睡眠障碍等。第四类症状是跟认知和情绪相关的症状,比如会出现记忆力障碍,或者出现情感麻木等。

    除了这些精神、心理的症状以外,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一些躯体的症状,如肌肉的酸痛、头疼,还有心悸等。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而且严重影响到了劳动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交能力,就可以考虑诊断这个疾病。

    参与抢险救灾的公安干警、医护人员和消防人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根据2025年4月3日国家发布的《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的相关要求,用人单位需要在平时做好心理危机干预的预案,并且准备相应的设备,比如说用于心理测量的设备、用于放松训练的设备,而且要定期给职工开展心理相关的培训,甚至演练。当参与抢险救灾工作之后,也要对参与人员进行心理评估,看看他们是否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症状,对于重点关注的人群,可能需要持续关注1到6个月的时间。作为参与救灾的人员,也可以在平时的培训中,用学到的一些放松训练、正念冥想等方法,来进行压力的自我调整,如果调整不了,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就需要接受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的专业帮助。

    提问:在生活和工作中,噪声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请问噪声可能对人体造成哪些健康损害?工作中应该如何预防噪声的污染?

    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所长 孙新:

    噪声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几乎无处不在。噪声的暴露主要造成了一些听觉系统的损伤,例如导致听力损失,严重者导致噪声聋。噪声的强度越强、接触时间越长,导致的健康损害是越严重的。

    那么在工作中如何预防噪声污染?首先对于用人单位来讲,一是要改进工艺,优先采取一些降噪材料,降低工作场所噪声的强度。二是采取一些隔声材料,将产生噪声的部位罩起来,降低噪声在空气中的传播。三是要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劳动者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做好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期间的听力检查。

    对劳动者个人来说,佩戴耳塞和护听器是减少噪声污染、保护我们听觉器官的有效措施。但是,佩戴防护用品并不意味着大家就进了“保险箱”。如果耳塞、护听器选择不对,或者佩戴不正确,也可能出现听力损失或者噪声聋。

    所以这里提醒大家,一是要选择符合我们国家标准的耳塞和护听器。二是要掌握正确的佩戴方法,我们劳动者在进入噪声作业场所前,要佩戴好,另外在工作期间要坚持全程佩戴。三是要减少在生活娱乐时的噪声污染,例如要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听音乐。大家听音乐时,也尽量把音乐的音量调到适中。

    提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广泛使用,新的就业形态也在形成,劳动者所处的工作环境和所面临的健康问题更加复杂。请问劳动者应该如何有效预防职业病以及与工作相关的疾病。

    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所长 孙新:

    当前,劳动力既面临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噪声等传统职业病危害引起的职业病,也面临一些新业态、新就业模式可能导致的工作相关疾病。

    一方面,对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噪声等传统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一是要主动了解你所在岗位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可能的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做好个人防护。例如存在粉尘危害工作岗位,要正确佩戴防尘口罩;存在化学毒物危害的岗位要正确穿戴防毒口罩、防护服、防护手套,做好呼吸防护;存在噪声的工厂要正确使用耳塞、护听器,做好听力保护。这里我也要借此机会提醒大家,大家千万不要因为怕麻烦或不方便,而忽略或不规范地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二是要主动践行健康工作方式,工间休息时,有条件的做点简单的伸展运动,缓解肌肉疲劳,预防骨骼肌肉损伤。

    另一方面,随着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现在邮政快递业(快递、外卖)、网约车、网络直播等新业态发展非常迅速,从业人员长期处于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状态,经常久坐容易导致罹患心血管疾病、心理疾病、骨骼肌肉损伤等健康问题。这里我也想提醒外卖员、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网络直播等从业人员,要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一是要避免长时间工作或熬夜,工作一段时间后要适当活动一下。例如外卖小哥、快递小哥和网约车司机把车停下来,简单做一点拉伸运动,劳逸结合;二是要避免久坐,例如网络直播从业人员,可以交替采取站姿和坐姿,来缓解肌肉疲劳。/健康科普

    来源:健康中国

    编辑:刘晓璐、杨紫萱

    1.

    2.

    3.

    快点“一键三连”,
    一起健康生活吧!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b658****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613427379@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0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