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养老之家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如何理解蒲松龄笔下的的司文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20 14:22:27   浏览次数:573  发布人:e222****  IP:117.173.23.***  评论:0
    导读

    如何理解蒲松龄笔下的的司文郎?於恢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的动机,恐怕也只是为了得到士大夫们的赞赏。在当时有大名士王士祯的揄扬,就足以让这个乡野秀才信心倍增。聊斋的文字都比较典雅,有时候可以写的通俗的地方,蒲松龄也都尽量进行雅化。在那个时代,写小说采用白话似乎是主流,但是蒲松龄却偏要用文言文来写,并且还要写得很典雅。可见蒲松龄写作《聊斋》的目的并非是给底层民众来看,而是借此展示自己的文化素养。如果蒲

    如何理解蒲松龄笔下的的司文郎?

    於恢

    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的动机,恐怕也只是为了得到士大夫们的赞赏。在当时有大名士王士祯的揄扬,就足以让这个乡野秀才信心倍增。

    聊斋的文字都比较典雅,有时候可以写的通俗的地方,蒲松龄也都尽量进行雅化。在那个时代,写小说采用白话似乎是主流,但是蒲松龄却偏要用文言文来写,并且还要写得很典雅。

    可见蒲松龄写作《聊斋》的目的并非是给底层民众来看,而是借此展示自己的文化素养。

    如果蒲松龄要写给老百姓看,那么在语言上一定要通俗易懂,甚至朴野粗砺。可是聊斋的很多篇章里都有谈诗论文的情节,在《司文郎》中,宋生与余杭生直接较量起了八股文。

    尤其宋生这个形象,其实就是蒲松龄的化身,作者似在向读者表明:蒲松龄也是一个才子,不服可以来切磋。

    蒲松龄可以在《聊斋》里面大谈宿命,可是他自己却并不相信。他可以用这样的故事来安慰别人,也有时用来麻醉一下自己,可是在内心深处,他自己并不会甘心。所以他要用笔来抗争,用聊斋故事来寄托自己的感慨。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是宋生在落第之后对王平子的劝慰:“凡吾辈读书人,不当尤人,但当克己;不尤人则德益弘,能克己则学益进。当前踧落,固是命之不偶,平心而论,文亦未便登峰,其由此砥砺,天下自有不盲之人!”

    这当然也是蒲松龄对自己的劝勉,其中也包含了一丝无奈与酸辛。现在的落魄之士,亦当不断砥砺,坚信天下后世必有不盲之人。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e222****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613427379@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0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